所谓圆圈经济,
是什么样的生活?
通过4种行为开始循环经济
您听说过“循环经济”
这个词吗?
在日语中,这个词被翻译为“サーキュラーエコノミー(循環経済)”。顾名思义,这指的是让所有东西都咕噜噜循环起来的经济体系。更形象一点,可称之为“圆圈经济”。制造物品时尽可能确保避免产生垃圾,通过修理或转赠他人的方式长期使用,而不是立即扔掉。即使是再也无法使用的物品,也能作为资源重新焕发生机——这就是循环经济的状态。
在以往的经济体系中,“获取资源、使用资源、丢弃资源”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流程。这不仅花钱,而且对地球环境造成了负担。因此,人们开始关注循环经济。设计不产生垃圾的物品,长久地使用,并从不再使用的物品中发现新的价值,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负担,同时还能实现创新!
那么,具体需要采取哪些行动来实现循环经济呢?
答案其实很简单,那就是将“购买”、“使用”、“分类”和“流转”这4种行为联系起来。我们称之为“循环型消费行为”。
也许有人会认为“这些经济问题与我无关”,或者“感觉好像有点难”。但实际上,我们每天所做的小小选择都与这个循环的体系息息相关。
2025年9月23日至29日,经济产业省在大阪·关西世博会上举办了“循环经济研究所”,我们一起通过这项活动来学习循环型消费行为的具体内容吧!读完这篇文章后,您“对待物品的方式”定会有所改变。
所谓循环经济,
是指回收利用?
以前提到环保和环境问题,可能有很多人想到的是3R(减量化、再利用、再循环)。然而,循环经济并不局限于此,而是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物品流动的整个过程。
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前面提到的“循环型消费行为”的4个视角。换句话说,就是“购买”、“使用”、“分类”和“流转”。
如何获得物品?如何使用物品?当物品完成使命时,如何进行分类?而后又如何使其作为资源再次循环起来?有意识地将这4种行为联系起来,物品才能真正“循环”起来。
换句话说,不是“只要努力做好回收利用就行”。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从消费的起点到终点。
现在,让我们通过这4个视角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。
− 购买 −您的购物行为是
创造物品循环的第一步
平常购物时,您的标准是什么呢?价格、设计、功能性……一定有各种各样的要点对吧。在其中,请您试着多问一个这样的问题。“买下这件商品,是否满足了您‘真正的需求’?”
例如,假设您需要一个行李箱用于三天两夜的旅行。如果您想尽可能降低预算,您会选择以下哪一项?
- 带锁的安全行李箱:10,000日元
- 不带锁的小型行李箱:5,000日元
- 不带锁且有少量划痕的二手行李箱:3,000日元
- 租用带锁行李箱(两天):5,000日元
当我们需要某种物品时,第一选择往往是买新的。但是,如果我们以“真正需要什么”作为标准,就会发现略有不同的购物选项。
换句话说,在“买东西”的场景中,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选项,不仅有新品,还有二手商品、翻新商品、租赁和订购等。深思熟虑后,选择您真正需要的物品和数量。这个很简单但往往被忽视的习惯,正是实践循环经济时重要的第一步。
在寻找用回收材料制作的笔记本的任务中,孩子们根据“粗糙的纸张”这一提示,用手触摸笔记本进行确认。
− 使用 −长期持续使用而不是立即扔掉,这是循环的基础
买来的物品要“尽可能长久且爱惜地使用”,这是支撑循环的基础。话虽如此,这并非仅靠忍耐和努力来实现。通过一点巧思和创意,就能轻松愉快地做到。
修补和改造服装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。给自己很喜欢但有些破损的牛仔裤打上可爱的补丁,成为新的设计。把妈妈的衣服改小给孩子们穿。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改造,物品不仅能延长使用寿命,还能翻开新的故事篇章,获得重生。
从“东西坏了就扔”、“腻味了就扔”的社会,转变成以“东西坏了就修”为常态的社会。带着珍爱之情与物品相处,与物品承载的故事共同生活,这不仅能保护珍贵的资源,更能为我们描绘出生活富足的全新图景!
近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维修本身作为一项服务来提供。发现物品出现破损或故障等自己无法修复的问题时,不要立即将其丢弃,而应试着找找可以修复它的地方,这也是促进物品循环的行为。
例如,参展的某家拉链制造商推出了“可修复配件”,用于修补缺失的部分。目前只提供部分尺寸,据悉已有计划今后进一步扩大尺寸范围。
− 分类 −丢弃便是垃圾,分类即是资源。分类就是发掘价值。
即使是一直爱惜使用的物品,终有一天也会迎来使用寿命的终点。此时的重点是“如何放手”。您的选择是决定物品能否继续循环的关键。
如果分类方法有误,物品变为资源的路径就会被阻断,最终可能会被焚烧或填埋。但只要采取正确的分类方法,物品就能再次作为材料焕发新生,获得再次发挥作用的机会。
那么,各位知道自己现在居住地区的“正确分类方法”吗?有些物品可能在我们还没搞清楚的时候就被稀里糊涂地扔掉了。世博会推出了一个展览,参观者可以通过体验来学习“分类的重要性”。下面我们就到体验现场一探究竟!
墙上满满排列着多达28种盒子!每个盒子上分别写着以下内容。
复印纸、荧光灯和LED灯泡类、有色食品和饮料瓶、干电池和移动电源等、空罐、杂志和各类废纸、纸盒、喷雾罐和卡式气罐、空瓶和可回收瓶、无色透明瓶、塑料类、塑料瓶、纸盒和包装纸、小型家电、旧衣服和布类、陶器类、纸板和牛皮纸、碎纸、报纸和传单、各类金属、一次性筷子和扦子等、纸尿裤和尿布、纸与其他材料混合的物品、废弃食用油、厨余垃圾、一般垃圾、大件垃圾
没错,实际上这些都是“分类的种类”。展览再现了鹿儿岛县大崎町的分类规则,这是日本分类数量众多的自治体之一。但不要为此感到惊讶。德岛县上胜町致力于更精细的分类,其种类多达43种。
来到场馆之后,参观者首先会领到“垃圾芯片”。如果把芯片上写的垃圾放到正确的盒子上,箱体就会亮起来,但如果弄错了,蜂鸣器会发出“卟卟-”的声音。大人和孩子都忍不住惊呼,“只是一个瓶子居然有这么多种类?”“出乎意料的难!”“真有趣!”与此同时又沉浸其中继续挑战。
对“纸杯”感到困惑的人尤其多。那么,在给纸杯分类时,您会把它分在哪一类?
- 一般垃圾
- 纸垃圾
- 纸和其他材料的复合材料
- 塑料垃圾
正确答案就在下面的回答里!请您也试着回想一下您所在地区的分类规则并思考。
分类中隐藏着不少像这样“令人意外的规则”。但现实情况是,我们平时把物品放进垃圾箱之后,几乎没有机会知道这样分类是否正确。正因如此,首先要做的就是再次仔细查看自己所在城市的分类规则。这是我们可以实践的、不会阻断物品循环的重要步骤。
− 流转 −回收利用为
分类后的物品注入新的生命
现在,这些物品经过仔细分类,已经准备好转化为资源了。接下来,有数种方法可以使其重生为新的商品。我们以塑料为例试着思考一下!
用完的塑料经过粉碎和清洗,使其重新还原为塑料产品原料的方法称为“材料回收”。另一方面,用化学的方式使其分解之后再次变成原料的方法称为“化学回收”。
举一个身边的例子,“塑料瓶”。刚才介绍“分类”的时候也提到过,许多人将“塑料瓶”与塑料区分开来分类,正是为了实现材料循环。
收集到的塑料瓶在工厂进行粉碎和清洗,然后再次重生变为塑料瓶。正因如此,为了顺利进行回收利用,我们“正确分类”这一步必不可少。
而且回收后也不一定用于生产相同的产品。有时会作为“回收材料”变身为全新的商品。关注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,一定会让日常的“购买”选项有所改变。
参观者可以实际转动手柄,体验物品回收前后的样子。此外还有其他主题的介绍,包括从空气中收集二氧化碳来制造碳酸饮料的惊人技术,以及使海洋中结束使命的渔网重生成为背包的举措等。
为了将“圆圈经济”
托付给未来,我们可以做些什么
刚刚我们已经从“购买”、“使用”、“分类”和“流转”这4个视角了解了循环经济。如果回顾一下,应该有很多人已经发现自己实际上已将巧思付诸实践,或者觉得这些巧思出乎意料地贴近生活,是吧。
重要的是,这4种行为全部相互关联。“购买”时挑选物品的方法,“使用”时的用心,还有“分类”时的举手之劳。这些行为不断累积,影响着物品能够如何“流转”,也就是循环的未来。
在本届世博会现场,我们有幸与每一位参观者分享了这样的学习体验。7天到场人数总计高达58,723人。我们向莅临现场的每一位参观者表示诚挚的谢意。
而且,世博会不是这项举措的终点。从2025年秋季起,这项学习循环经济的活动将正式在日本全国铺开。现已决定于10月18日(周六)在富山举行,11月29日(周六)在京都举行。随后还计划在埼玉和东京举行。本网站也会随时发布相关通知,敬请期待!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