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丢弃”“延续”
由孩子们描绘的循环经济体验记

2025年9月23日至29日,经济产业省在大阪·关西世博会举办了“循环经济研究所”,让参观者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循环经济。本文将为您带来会场上的展览情况和通过舞台活动学习的内容!

本文的3大要点!
POINT 01
了解由人亲手制作衣服的过程,可以让我们更加爱惜物品
POINT 02
通过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“售卖”的行为,可以让我们意识到,物品有着延续到下一任主人的故事
POINT 03
为了使物品的价值不被中断地“流转到下一阶段”,分类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重要步骤

上一份报告从“购买”、“使用”、“分类”和“流转”这4种行为介绍了圆圈经济即“循环经济”的基础内容。在本次报告中,我们将进一步展示孩子们在大阪·关西世博会上实际体验“循环生活”的情形。

举办的活动包括:让一件沉睡的衣服重新焕发生机的“改造”体验,将不再需要的物品传递给他人的跳蚤市场应用程序体验工作坊,以及拆解电脑并从中“寻宝”的项目。这些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从不同以往的角度重新看待身边的物品,并意识到除了“丢弃”之外还有其他选择。

− 使用 −通过改造和修补,
让循环成为“分内事”

您是否也有一些舍不得扔掉的衣服在家中沉睡?有点穿腻了的衣服,不再合身的衣服,但因为承载着回忆而无法割舍的衣服——为这样的衣服增添新的设计,就能使其再次成为点亮日常生活的存在,这就是改造的力量。

会场上,NewMake(从事时装设计等领域的创作者社群)的成员聚集在一起,创造了一个将孩子们的“希望”设计出来的空间。

换句话说,这一天孩子们是设计师。他们与专业的创作者一起商量,让沉睡的衣服重生为独一无二的衣服。

——有的孩子把妈妈不穿了的连衣裙改短,改成适合自己身高的连衣裙

——有的孩子用会场提供的布料,在心爱的但沾上了一点污渍的T恤上缝了一个口袋,为这件T恤赋予了新的功能

——有的孩子为全部都是花纹、不适合日常穿搭的连衣裙缝上素色的布,使得整体设计变得素净一些,在学校也能穿

有一个情景让人印象深刻,那就是当创作者快速操作缝纫机时,孩子们认真地看着他们手上的操作。NewMake的代表细川先生表示,这种曾经在家庭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如今正在慢慢消失。

“在家里看到和使用缝纫机的机会越来越少,在不太了解衣服制作过程的情况下长大成人的人也越来越多。就像看到烹饪食物的过程会让人萌生出珍惜粮食的情感一样,通过这项体验了解到衣服是由人亲手制作出来的,也会让人产生爱惜物品的念头”

物品是由谁在哪里如何制作出来的呢?了解这个背景是重新审视我们与物品之间的关系的重要第一步。

然而,在日常生活中立即在采取很大的行动是困难的。那么,应该从哪里开始做起呢?

“首先,请试着选择自己‘感觉很有趣’的行动。例如,衣服上有破洞或污渍,只需贴上补丁贴盖住就可以了。”

改造和修补这两个词似乎有点让人犯怵,但如果只是用熨斗熨烫贴上补丁贴,应该每个人都能轻松做到。没有必要追求完美。先不断积累小小的成功体验,这将有助于促成下一个更大的循环行为!

活动的最后,孩子们穿着改造好的衣服,和大阪·关西世博会的官方吉祥物脉脉一起来了一场时装秀。

活动结束后,一对兄妹激动地说:“我想穿着改造好的衣服回家!”随后便穿着重生后的衣服离开了会场。还有参与者表示,“回家后想试着用一用缝纫机”。在这一天,他们或许让“循环”这个词多少变成“分内事”了。

这样一来,每个人的微小喜悦和感悟都会传递给周围的人,产生连锁反应。这一连锁反应的终点,应该就是循环经济所描绘的未来。

− 购买和流转 −如果挂到网上售卖能卖多少钱?
让再利用融入日常生活的指南

除了改造外,还有其他选项可以让我们不用马上丢弃物品。其中之一就是使用跳蚤市场应用程序。

当地集市和跳蚤市场也可用于个人之间的物品买卖,但由于举办的时间和地点有限,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太方便。但如果是应用程序,交易可以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进行,由于其简便易用,如今已经吸引了很多用户。

不过可能有很多人“在跳蚤市场应用程序上买过东西,但从未真正卖过东西”。因此,会场上举办了一个工作坊,让孩子们把不再需要的物品挂到网上售卖。

会场上准备了衣服、帽子、包、玩具、马克杯、勺子等,首先从中选择一件物品,将其视为“家中沉睡的不再需要的物品”。这里使用的工作表名为“CE(循环经济)观察手册”,也是与具有代表性的跳蚤市场应用程序“Mercari”合作创建的。假定现在要把物品挂到跳蚤市场应用程序上售卖,需要回答几个问题,包括“使用感如何?”“为什么要挂出来售卖?”“想卖多少钱?”等等,一步步创建出售卖物品的页面。

仔细观察物品,了解其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。即使是小小的划痕或颜色变化,也是为了将物品卖给他人的重要信息。

最后,减去运费计算出收益。用计算器完成计算后,孩子们说:“赚钱啦!”。通过卖东西而不是丢弃东西,他们体验到了赚点零花钱的乐趣。

现在,“丢弃”可能是最便利的选择。但如果有一份指南鼓励人们迈出“自己售卖”的一步,那么除了丢弃之外的选项应该也能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。CE观察手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帮手。

− 分类和流转 −在“拆解”中发现
隐藏在物品中的资源。
分类为何重要?

即使是喜欢用而且用了很久的物品,也总有一天会迎来“再也用不了”的时刻。此时的关键是正确“分类”。那么,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对物品进行“分类”之后再放手呢?

线索就藏在拆解笔记本电脑的体验之中。让我们到会场一探究竟!

参与者戴上护目镜,手持螺丝刀,亲手拆解笔记本电脑。咕噜咕噜转动小小的螺丝然后取下,小心地拆下塑料盖。再拧下许多螺丝后,里面错综复杂的导线和闪闪发光的零件就显露出来了。

“拆下来了!”——孩子们专心致志地尝试拆下零件,感觉就像在寻宝。专业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解,“这里有锂元素”,“这个小零件使用了0.3克黄金”,孩子们认真聆听,眼睛里闪烁着光芒。就连在一旁观看的大人们也忍不住探出头来,入神地看着数量众多的零件。

是的,笔记本电脑里有非常多的零件,还含有被称为城市矿产的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等宝贵资源。这意味着,如果未经正确分类就丢弃,这些宝贵的资源也会一并失去。相反,如果能正确“分类”,这些金属就能再次“流转”起来,成为制造下一个商品的一部分,续写生命故事。

这不仅限于笔记本电脑。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家电产品都是宝贵资源的集合体。

即使一件物品坏了,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使用,也并不意味着它失去了价值。

丢弃便是垃圾,分类即是资源。通过我们每个人的“正确分类”和“正确放手”,物品的价值就有可能延续到下一件商品上......!

当您购买新的智能手机或电脑换掉旧的时,务必遵守《小型家电回收法 (仅限日语)》,找一找回收箱和相关服务。令人意外的是,循环的入口可能就在我们身边。

从真实体验开始,
循环的
“故事”将不断展开

循环经济的经济机制可能有些抽象和难以捉摸。更不用说还很多人觉得很难亲身“体验”循环经济。

但实际上,正如本文所述,循环的入口就潜藏在我们身边。自己动手制作过物品,修好过物品,或者成功把物品转让给别人——这些真实的体验将成为一颗颗种子,成为用每个人的话语讲述的故事,并促使下一个人采取行动。

“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故事”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。当这一连锁反应不断延伸,社会循环就此诞生。何不享受着小小的成功,让我们的生活一点点形成“圆圈”呢?

  • X
  • Facebook
  • LINE
Back to List